电子烟告别野蛮生长:2022年中国电子烟市场预测分析
电子烟行业监管收紧,相关政策近期密集出台。从对行业的影响来看,管理办法的实施对行业整体是利好,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有所分化,部分研究机构分析称:产业链议价能力更强的生产商抗压能力或强于品牌商。
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明确电子烟将参照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即日起施行。
11月30日,电子烟国标(征求意见稿)出台。
12月2日,国家烟草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管理办法),从管理范围、监管部门、生产销售和进出口等多方面对电子烟产业作出了明确规定。
上述政策的公布,意味着电子烟正式纳入法规约束范围。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电子烟消费大国都在推进电子烟法治化监管的进程,这是大势所趋。电子烟被纳入更严监管,有利于促进其有序发展,也给强监管、严执行带来了挑战。
越来越严厉的监管下,许多企业黯淡退场。截至目前,以工商登记为准,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超过1800家电子烟相关企业已经注销或吊销。
随着监管收紧,将有更多的企业面临困境,但在规范下行业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总体看前景依然向好。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将近80亿元。国内电子烟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监管力度加强,电子烟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2022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将小幅增长至107亿元左右。随着监管逐渐明朗,电子烟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综上所述,让电子烟告别野蛮生长,关键在于要让监管带电。
首先,既然规定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卷烟有关规定执行,就应该明确四禁措施,即
禁止网售电子烟产品、禁止实体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电子烟、禁止发布电子烟相关广告。
提升电子烟监管效能,规范电子烟生产经营活动,解决电子烟存在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虚假宣传等问题,保障消费者、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国内电子烟政策收紧,无论是品牌方还是供应链端,逐渐开始将重心转移至海外。
针对专供出口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未实施渠道管制,仅从生产端要求制造企业取得生产牌照,意味着当前电子烟出口贸易模式未发生根本变化。众多研发机构表示看好龙头电子烟制造商顺利取得牌照,出口业务发展势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