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电子烟品牌 > 非我电子烟

非我电子烟

买烟油暗号"皿方�"登上微博热搜 国宝艰难回家路看哭网友

2021-06-10 非我电子烟 加入收藏
"皿方�"登上微博热搜 国宝艰难回家路看哭网友,

原标题:国宝艰难回家看哭网友,“众筹”思路值得探索 专家指出,对于流失海外的文物,我们要永远保留追索的权利,但追索不等于马上购回

“看了皿方�的故事,哭得跟看了《妈妈再爱我一次》 似的。”“好想让所有流失海外的文物都回家”……“皿方�”,这件三个字中有两个字能难倒普通人的文物,很难想象,它有一天会出现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上。1月15日下午,皿方�一度位于微博实时热搜榜第三位,话题热度超过20万。

这件古老、神秘的文物为何突然“空降”热搜,走红背后有何原因?这要从近日播出的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六期说起。依靠前世今生故事生动解读,皿方�的故事一夜间感动了无数年轻人,国宝艰难的回家路更是看哭了网友。它所揭示的国宝回归新思路――“众筹”能否复制推广?曾参与该期节目录制的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昨日对记者表示,这一方式值得高度评价,但目前操作上还有难度。

这么多文物流失海外,真心酸

2014年,当佳士得宣布皿方�器身洽购成功时,促成国宝回归的重要参与者、长沙美术馆馆长谭国斌正忙着付定金。“刷了整整一天,因为定金是五百万美金,每次只能刷五千美金……这是我最累的一次,不仅刷卡,签名也要签一千次,但想到国宝能回家,心里特别甜。刷一次,国宝就离家近一点,签一次,就更近一程。”在《国家宝藏》里,“皿方�”国宝守护人之一谭国斌缓缓道出当年轰动一时的“完�归湘”事件的细节,引发现场高潮。

皿方�全称“皿天全方�”,为目前所见商周青铜�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器物,被誉为“�王”,它的辗转流传也见证了近现代中国文物流失又回归的传奇经历。

1919年,皿方�出土于湖南桃源一个小山村,后器身被文物商人购得流失海外,自此身、盖分离。在《国家宝藏》里,皿方�的前世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国宝守护人黄渤饰演的皿方�器身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身在法国巴黎,落入文物贩子卢芹斋手中,将被转卖给外国藏家。舞台另一边,则是由国宝守护人王嘉饰演的器盖,讲述自己落入当地驻军团长周磐手中的经历。1952年,周磐交出皿方�器盖,同年4月,器盖被交付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与省博物馆合并,器盖也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

相比之下,器身就没那么幸运。上世纪30年代,皿方�器身辗转到了日本,先是被浅野梅吉收藏,1950年又到新田栋一家中。正如舞台上器身与器盖兄弟两不相闻,在现实中,国内文博工作者也不知道这件国宝器身的下落,而新田栋一也在1980年左右,在伦敦佳士得拍下一件与器身形状、色彩等都不相符的方形盖,放在器身旁边,姑且算作“完�”。

1992年,上海博物馆老馆长马承源在新田栋一家中见到皿方�器身,确认了器身与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盖为一套。马承源曾有意促成器、盖合璧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湖南省博物馆也将器盖运至上博,后因故没有实现。新田栋一在湖南省博物馆见到器盖后,期盼“身盖合一”,他曾多次向湖南省博物馆致书陈情,打算以出资建馆、捐赠其他西周青铜器等条件,来换取皿方�器盖。

在《国家宝藏》里,借助舞台表演,皿方�器身和新田栋一间有段有趣的对话。当新田栋一发问,“重逢,这不是你想要的吗?”器身答道,“不,我更想要的是回家……这些你所钟爱的铭文,这种种纹饰,对你们外国人来讲,无非是中国的青铜技艺多么登峰造极,可你可知道,这每一个字、每一个线条中蕴含的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后人,祖先曾经崇拜什么,信仰什么,靠什么活着。这些对中国人很重要,所以我要回家。”这番台词,道出文物传承的文化意义,也让不少网友大呼“催泪”,“想到这么多流失海外的文物,心酸得难受。”

2001年,新田栋一将皿方�器身交美国佳士得公司拍卖,得知该消息,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联手筹集一笔巨款,赴美参加竞买。在这次拍卖中,皿方�以924.6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青铜器拍卖价格之最。可惜,夺标者却是位法国人,他的报价比中方高出四成,器身和器盖再次团聚失败。2014年,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再次拍卖皿方�器身,湖南省委、省政府牵头,湖南文博界、企业界和收藏界代表组团赴纽约洽购,终于成功让皿方�器身回归故乡。

在《国家宝藏》皿方�的今生故事里,揭晓了这段一波三折的经历。作为“完�归湘”发起人的长沙美术馆馆长谭国斌介绍,当年跟卖家洽谈后,对方开出5000万美元高价,但如果继续走拍卖程序,又可能拍出更高价。为了降低国宝回国风险,我们最终决定洽购。为了统一全球华人战线,得到全球华人藏家的鼎力支持,谭国斌找人起草一封公开信,信中写道,“在此谨代表全球华人藏家祈愿此件国宝能顺利回国,为中华文化再添灿烂华章,也烦请贵公司促成此事。同时,我们谨向全球华人藏家呼吁:恳请海内外华人藏家在拍场中以大局为重,万勿以个人好恶哄抬价格,期待全球华人藏界和衷共济,为后世子孙计,促成此次国宝回家的盛举,成就中华收藏的又一佳话。

吸烟有害健康

两岸三地华人收藏家联名致信佳士得拍卖行,劝说卖家同意洽购皿方�,终于排除阻碍,让国宝“皿方�”器身回到祖国,与器盖离散近百年后在故乡重聚。如今,身、盖合一的皿方�已成为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社会力量助文物回归,要理性

在《国家宝藏》皿方�的前世故事中,一件令人笑中带泪的“过来铜”青铜埕的遭遇也引发网友的深思。这件“过来铜”在海外漂泊太久,甚至学会拿多国语言打招呼,对于拍卖交易流程也已驾轻就熟。看似搞笑的情节背后,是“过来铜”归国之梦一次次破碎后绝望和麻木。

不少人在流泪之余,也想起自己在国外博物馆里看到的中国文物,“皿方�回家了,‘过来铜’什么时候也能回家?”据业内人士分析,皿方�的“热搜”也和其涉及的海外文物回归话题热度有关。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这一期《国家宝藏》 的弹幕大都聚集在关于海外文物回归的讨论上,有网友看了节目后表示,想和谭国斌一样发起众筹,让更多国宝回家;甚至有人给出异想天开的方案,“能不能用免费租借大熊猫来换回这些国宝?”

此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其中不包括海外私人收藏。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共1000万件左右。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一直是世界性难题,1995年6月24日签订于罗马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明确规定50年前流失文物不可上溯追索,这使得我国只能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

去年,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大英百物展中,因含有8件中国古代文物,一度引发观众能否让文物“回家”的热议。李仲谋指出,国外收藏中国文物有多种渠道,的确有走私和殖民掠夺,但也有通过正常贸易或其他交往渠道,至少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或确切材料证明这几件文物的来源是非法的。他介绍,海外文物回归的渠道有捐赠和购买两种基本途径,购买又有通过收藏家、古董商、拍卖公司等进行洽谈收购和竞拍等不同形式。上海博物馆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积极参与流失海外国宝文物的抢救工作。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上博从海外购得北宋《淳化阁帖》最善本;2010年又收购曾经清末金石名家吴大��收藏著录的传世重器小臣系方卣,使飘零异域多年的国宝重返故土。

不过,专家指出,对于流失海外的文物,我们要永远保留追索的权利,但追索不等于马上购回。近年来,随着中国藏家在拍卖市场崛起,屡现巨款回购海外流失文物的举动,但这种巨资回购的方式并不值得提倡,有可能爱国心和民族感情被人利用,导致恶意哄抬价额,无异于二次被掠。2010年,一件在伦敦郊区发现的乾隆花瓶拍出约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纪录,据称神秘买家来自中国。两年后,这只天价花瓶再度出现在拍卖行里时,成交价已缩水一半。

因此,在促成海外文物回归上面,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渠道和方式。李仲谋认为,皿方�的回归为我们提供了通过“众筹”这种方式促使中华文物回归的新思路,应给予高度评价。但这种方式也有其独特性,目前还是个案,能否推广要看各地各馆的实际情况,在操作性上有一定难度。“但无论怎样,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回归始终是应大力提倡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依法合规都可以采用,同时需要运用理性和智慧,避免一些情绪化因素为人利用,人为造成价格上扬,最后付出巨大代价。”

买烟油暗号"皿方�"登上微博热搜 国宝艰难回家路看哭网友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