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为大众所熟知,一首诗写出了项羽不过江东的真正原因
王遵,字不详,宣州泾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王遵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擢进士第。王遵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今天说的这首诗,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主题——项羽,全诗如下: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这首诗的名字叫咏乌江,是咏怀项羽作品中的扛鼎之作,同样主题还有三首诗: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楚国的军队被诸侯联军冲散,项王也失去了昔日的威风;面对着诸侯联军,项王只好单人独骑突出重围。相对于杜牧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的乐观,以及王安石的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的颓废,这首诗的前两句似乎更加公允。这首诗第一句就先说明垓下之战项羽的结局,第二句用通俗的词汇展现出了西楚霸王力能扛鼎的英雄之气。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项王虽然已经成为往事,但是看到乌江亭,还是能够想象到项王自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时候羞愧的神情。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项王不应该自杀: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则认为即便是项羽渡江,也没有人和他继续抗争了: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上面两种假设都有道理,而这首诗则是更加冷静,写出了作者对这个悲剧英雄深深的同情。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虽然写的是项羽,实际上写的是自己的处境,但是在意境上,更加接近这首诗。项王之死,不仅标志着他自己的死亡,而是标志着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随着他的死走进了历史。项王的羞愧与无奈,是个人面对复杂历史进程的无奈,最终只好用自己的死亡做出徒劳的反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或许这首诗,就是对项羽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