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高赞:为什么你读书多了,反而感到“痛苦孤独”?
知乎上有个高赞问题:为什么读书越多,越觉得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其中有个网友回答了自己的经历:
他在厂子里上班,跟周围的人一样,都没有太高的学历;只不过,别人下班之后耍手机,出去喝酒玩乐的时间,被他用来读书。
他喜欢读书,也享受读书,但这种行为却被住在一个宿舍的人看不上,甚至遭到了冷嘲热讽。
起初他还会反对,后来也就习惯了,周围的人也对他喜欢读书的行为见怪不怪了。
其实在读书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换句话说:读书毕竟是一个人的事情,这件事无法两个人一起做。
即使你们阅读同一本书,得到的感受和答案也是不同。
当产生了分歧,你就会感到孤独。
为什么读书多了,反而感到痛苦和孤独呢?
-01
读书越多,越是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和局限性
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心存敬畏。
敬畏什么?
敬畏大自然,敬畏规则,敬畏生命,敬畏知识。
读书就是一个从学会走路到学会跑步的过程。
1个月读10本书,1年读100多本书,你以为这样的阅读量已经很丰富。
实际上,当你真正沉浸在读书中你会发现,与浩瀚无边的知识和书籍比起来,我们的思维依旧浅薄,我们的认知依旧跟不上所有的知识。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终于明白:
人力有穷,而知识无穷。
比如说:
你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打翻自己之前的错误认知,这就会让你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心中也产生了挫败感。
你意识到,我们是有局限性的。
无论是思维,认知,智商,能力,接受度等等,都是有局限性的。
就像跑步,即使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百米跑步想要提成半秒,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我们感到痛苦的根源,是因为我们见识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但却无力改变现状。
当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冲突,就放大了我们心中的痛苦和不安。
比如:
一个小镇青年,没有背景,没有底气,没有钱,工作一般收入一般,他最爱的事情就是读书。
即使读了很多书,又能做什么改变呢?他很难改变自己的阶层和出身。
让他放弃当下拥有的,去尝试从书籍中获得的东西,他根本没有勇气放弃。
这就是痛苦的根源——矛盾与冲突。
-02
读书越多,想得越多
大人的世界里总是烦恼,但孩子的世界里只有青春和天真烂漫。
大人为了生活,孩子教育,房子车子,柴米油盐,感情矛盾,家庭问题等不断焦虑,不断发愁。
因为他们每天想得太多,所以就特别累。
而孩子呢?只想着吃饭、睡觉、玩乐,释放天性。
所以,孩子是快乐的,孩子的世界是让人羡慕的。
读书也是这样,读书越多你脑袋里的知识就越多;这个时候,你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更多的问题。
发现问题,发现真理,推翻错误的观念,不断打破又不断学习。
因为思想是痛苦的根源啊。
你会发现身边那些学历高,地位高的人,没有一个想得不多的。
虽然他们拥有了名和利,但他们却未必有普通人快乐。
举个例子:
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每个月的收入足够家人开销还能攒下来一部分,他过着安逸且平淡的生活,想吃就吃,想出去旅游就去旅游。
这样的日子,是快乐的,他没有太多烦恼,享受当下所以快乐。
另一个是研究生,他每天都要绞尽脑汁读书,为最后的论文答辩做准备。
担心毕业,担心前途,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
这些,是他精神上的疲惫感。
你能说这个研究生,他的学识不足,读书不够?至少,他的专业知识是很棒的。
这样一个高知识分子,他却并没有多么快乐。
这就是读书多带给我们的痛苦。
如果你学不会转化这种情绪,那么读书带给你的就未必是好事;
相反,只有解决了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钻牛角尖,读书带给你的才是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03
读书越多,越容易孤独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其实这种孤独,更多是受环境影响。
他们想要洒脱一些,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但是他发现,自己是做不到的,于是孤独感倍增。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例子:
他是圈子里的异类,别人没有读书的,只有他自己读书。
这个时候,他就感到孤独;但好在后来他调节了自己的情绪,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另一种孤独感,就是精神上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不同。
你看到书中的故事,体会书中人物的感情和一生经历,你特别想要跟别人分享。
可你翻了一遍好友,也不知道该分享给谁。
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感,无处分享的孤独感,就出来了。
明白了吗?
有些人,即使不读书,也会孤独;
也有一些人,读书多却没有人可以分享,才会孤独。
其实打破这种痛苦与孤独的感觉很简单。
没有人分享,那你就记录下来。
拆书,写读后感,写在日记里,摘抄你喜欢的段落,这些就是情绪转移。
等你老了,这些就是独属于你的财富,也是可以传递给你孩子的。
如果你感到痛苦,那就试着跳出这种情绪,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待这一切。
你的情绪,完全可以通过读书转移出去。